一、学院简介
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肇始于1980年,2006年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商洛学院,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化学工程系,2014年更名为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2024年获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开设化学、应用化学、金属材料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化学专业入选陕西省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17年入选陕西省首批“一流专业”,资源循环专业为国家战略新兴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战略支柱专业,材料与化工入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5年来,为国家培养了7000余名化学、材料、资源循环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学位点简介
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于2024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是学校首批获得的专业硕士学位点之一。学位点深度融合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聚焦矿产资源绿色开发设立材料工程与化学工程两大招生方向,依托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围绕国家“秦岭生态保护”和“双碳战略”重大需求,以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固废资源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核心技术攻关为导向,联合久立集团和陕钢集团、陕西有色等区域龙头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培养行业紧缺高端人才,学制3年。
学位类别: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代码:0856。
方向1:材料工程
围绕钒、钼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展尾矿基低碳胶凝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有色金属产品的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为尾矿资源大宗化利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方向2:化学工程
重点开展绿色螯合捕收剂体系的精准构建和生态修复材料研发,提出秦岭矿产资源泡沫浮选分离新技术、新方法,为秦岭地区矿产资源的规模化、生态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三、科研平台及成果
本学位点依托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矿产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科协院士工作站和冶金矿山尾矿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科研、教学场地26000余平米。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聚焦秦岭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循环利用,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循环生产创新团队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冶金矿产固废资源化匠心团队,秦岭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其应用催化创新团队、MOF基功能材料热化学创新团队和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承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2项、陕西省科技统筹服务地方重大专项项目4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4000余万元。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0余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级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8项,其他市级科技成果10余项,制定地方、团体标准7项,建成示范基地4个,助推地方经济增收1.5亿余元。
四、师资队伍
学位点现有教职员工79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客座教授3人,兼职教授22人,行业教师30人,“双师型”教师48人,具有高级职称37人,具有博士学位57人。拥有全职硕士生导师26人,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与管理人员16余人担任研究生行业导师。拥有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和陕西省“课程思政标兵”等人才荣誉获得者35人次。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侯老师,电话:0914-2986071/15691663019,邮箱:houxiaojie2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