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无限“材”启未来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欢迎大家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秦岭资源禀赋,聚焦金属材料精深加工与再生金属领域,紧密对接秦巴山区金属材料产业升级需求。以“金属材料+智能制造”学科交叉为抓手,重点强化有色金属材料开发、材料成型过程数智化应用两大特色方向,着力培养具备新材料研发与智能工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致力于打造陕南地区金属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引擎。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金属材料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技术应用、团队协作及组织协调能力,初步具备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在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实践”双轨并进:设置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等核心理论课,配套认知实习(行业初体验)、生产实训(一线实操)、毕业设计(综合攻关)三大实践环节,形成“基础夯实-技能锤炼-创新突破”的递进式培养链条,助力学生掌握新材料研发与智能工艺创新核心能力,成长为懂理论、会操作、能创新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四、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拥有强劲的实验平台支撑体系,依托陕西省矿产资源高效转化及新材料工程中心、首批“创新创业试点学院”、赵鹏大院士工作站、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四大省级平台,配套10个基础实验室与4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超2200㎡),构建起覆盖材料研发、性能检测、工艺验证的全链条实验体系。实验室配备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30余台(套)高端科研设备,可满足从基础材料分析到前沿技术攻关的多层次需求。无论是实验课程中的技能训练,还是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课题研究,亦或是教师科研团队的协同攻关,这里都能为你提供“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的硬核硬件保障。



本专业与陕西有色、陕钢集团、陕汽重卡、国投金城等行业龙头大型国有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共建稳定、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的一线实践平台,通过参与生产流程实操、工艺优化项目、质量检测等真实工程任务,让学生在车间生产线、技术研发中心等场景中沉浸式学习。在这里,学生既能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管理模式,深化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全产业链的认知,更能在解决设备调试、工艺改进、材料性能优化等复杂工程问题中锤炼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工程实践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专业与500强上市公司浙江久立集团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在“校企协同育人”领域打造出多项全校首创的标志性成果,为学生成长铺就“实践-就业-发展”的全链条通道。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久立集团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共建了全校首个“久立奖学金”,每年定向奖励专业素养突出的学子;打造全校首个“商洛学院-久立集团”校企联合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材料检测设备,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真实研发项目;创办全校首个“久立杯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通过企业工程师现场指导、行业标准考核,快速提升实操能力;开设全校首批“久立特材制造技术”校企合办微专业,课程直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目前已在久立集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本科阶段参与一线生产实训)、就业基地(优秀学生可提前签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助力继续深造)。通过“校企协同、订单定向”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即可接触企业导师,课程融入企业项目案例,毕业时经企业考核合格即可直接入职,真正实现“入学即职业规划起步、毕业即优质岗位衔接”的顺畅发展路径。






五、学科竞赛
本专业在全校率先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创新构建"三早"育人模式——自入学起,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早进实验室(参与基础实验操作)、早进课题组(接触真实科研项目)、早进科研团队(跟随导师攻关前沿课题),从大一即筑牢科研思维根基。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挑战杯+互联网++金相技能大赛+热处理创新大赛”等多层次学科竞赛体系,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屡获佳绩。仅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近年累计荣获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团体奖2项。通过“导师引领-科研浸润-竞赛锤炼”的全链条培养,助力学生快速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材料领域新锐人才。



六、校园活动
本专业打造“国旗护卫队”、“敬老爱老”等特色志愿品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深度融合,社会反响热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以“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校园生活多元精彩:既有“金属材料微结构之美”主题活动等学术科创类项目,也有职业发展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实践成长类活动,更涵盖文体艺术、社会实践等多维度场景。在这里,知识与品格共长,能力与素养齐升,你将收获充实而精彩的大学生活!

七、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博士15人、高级职称10人,硕博比达到100%。更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国家杰青朱永法、西安工业大学范新会等顶尖学者担任兼职教授,为学科发展注入前沿智慧。全体教师治学严谨、学术功底扎实,兼具深厚专业素养与开阔学术视野,以高度责任心与精湛教学艺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指导与成长引领,助力夯实专业基础、开拓学术格局。





八、教学科研成果
本专业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引擎,持续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近年来,我们锚定"培养懂研发、会创新的复合型工程人才"目标,系统推进教学改革——先后主持省级教改项目6项,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打造了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将"大国工匠"精神、资源循环理念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材料科学基础》等核心课程,成功立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课程。累计斩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这些沉甸甸的成果,既是教师团队深耕讲台、潜心育人的智慧结晶,更转化为课程体系优化、实践环节升级的具体举措,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高质量材料人才筑牢根基。

本专业教师团队深植秦岭资源沃土,依托秦巴山区独特的矿产资源禀赋,紧密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与区域金属产业升级需求,聚焦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再生金属开发等关键领域,以“解决产业真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科研攻关,锻造出“硬核”科研实力。近年来,团队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3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市厅级项目40余项,精准破解金属资源高效利用、材料性能优化等产业痛点;累计产出高水平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CSCD收录150余篇,申请并授权专利45项,覆盖材料制备工艺、性能检测技术等前沿方向,成果数量与质量稳居同类专业前列。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将科研反哺育人,近三年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12项,带领学生参与陕钢集团、久立集团等企业真实研发项目。这份扎实的科研实力,既为教师的教学注入前沿活水,更为同学们参与科研实践、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肥沃土壤。
九、升学就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实力强劲,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稳居全校前列!其中2025年材料2102班更以全院首个100%就业率的优异成绩,成为专业培养质量的鲜活注脚。毕业生去向多元且优质——既有陕钢集团、陕汽重卡、浙江久立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抛出橄榄枝,也有不少同学通过考录进入公务员系统或事业单位从事材料管理工作,部分优秀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进入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专业与陕西有色、国投金城等2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搭建的"实践-就业"全链条通道,更是"理论+实践"双轨培养模式结出的硕果,为每一位学子铺就了从校园到职场的顺畅成长之路。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正如锐意进取的你们——活力奔涌、未来可期!它深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前沿,紧扣“制造强国”发展脉搏,在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再生应用与智能工艺创新领域,蕴藏着无限发展空间与创新可能。选择金属材料工程,就是选择投身“中国智造”的时代浪潮,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注入青春智慧,用专业能力守护“大国重器”的材料根基!我们诚挚期待心怀热忱、敢闯敢为的你,加入商洛学院金属材料工程这个创新大家庭,以材料为笔,以实践为墨,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材料传奇”!